我们经常在新闻和报纸上看到,“某某地区18岁/20岁这些年龄层段的人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报道,而各大网站上也有许多人晒出自己因甲状腺癌被迫切除甲状腺的经历,以此来互相鼓舞勉励。
	  通过观察发现,这一类甲癌患者当中,有一部分是早期查出结节没有重视,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久而久之突然想起来,再去复查的时候就已经确诊“癌变”了。
	
	  上面是一位24岁女性的穿刺病理>>
	  左侧甲状腺结节为乳头状癌。虽然穿刺确诊,但却是结节快速发展的典型实例。
	
	  下面是病人的两次检查报告
	  一月份公司体检,发现左侧大小为9x7x5mm的囊实性混合型结节,边界形态清晰,没有血流信号,评分3类,倾向良性结节。
	  10月份复查,发现左侧大小5x4x7mm低回声结节,纵横比>1,有点状血流,超声评分4A。
	
	  分析上面的报告可以知道:
	  9个月左右的时间,结节看似在变小,实际上性质是在恶化,逐渐出现纵横比>1,边界形态欠清,血流信号。这些超声描述都说明结节的性质不佳。
	  很多人有疑惑,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原本发展缓慢,但这个病例为什么这么快变成恶性。
	  据患者在门诊所述>>
	  今年1月份的时候单位体检发现结节,当时没有怎么管它。直到今年8、9月份时,工作压力剧增,熬夜到凌晨3,4点,睡眠不好。出现疲倦感强烈,四肢无力等症状。10月份结节复查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癌。
	
	  所以结节的恶化,跟病人这段时间的生活习惯差有一定的关联!
	  大量的临床实例说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出生学”一说。即:结节一开始生长,如果是恶性结节,那就一直是恶性,跟结节的大小无关。但是一开始如果是良性的结节,会有20%的可能往恶性发展,受情绪、压力生活环境等影响。
	  甲状腺结节甚至是甲状腺癌越来越年轻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之前在网上也有碰到一位17岁的孩子提问:
	  去年12月份查出结节4a类,没当回事,前几天去复查了B超,给了个4B。如今穿刺结果出来了,是乳头状癌,现在该怎么办?
	  相信有很多的患者和上述的病人有着同样的经历,有的甚至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年纪轻轻就要面临手术切除的命运。
	  一开始检查出来明明是良性的结节受各类因素影响,结果短时间内急速恶化, 不仅自己“遭罪”,家人也操碎心。所以日常生活中关注结节的变化,定期复查,注意疾病的预防检查和早期干预。